故唐时有一个说法:“铁锅张,遍天下”。世事多舛,迁出的九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并没有与故里相聚相识联宗续谱。直到清雍正初年,贵州三会县,江西玉山县、河南固始县以及浙江的“铁锅张”后人,才来桥北张参加过一次宗亲会性质的活动,此后联系渐少。近些年,时有来桥北张凭吊张公艺的,但仅限于凭吊而已,与“金鉴堂”后人同故里的亲近关系不可同日而语。
唐高宗赐名百忍堂:《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分食十道:贞观初年, 因山河形势之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至开元年间又增至十五道。泰山封禅的第二年,唐高宗在为张家修建“百忍义门”、封张公艺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的同时,还有一旨:分食十道。张公艺的父亲张兴生有十男,分别是张温、张良、张惠、张茂、张俭、张艺、张诚、张让、张秀、张严,张公艺行六。《百忍堂张氏行辈名实要略》(以下简称《要略》)记载,为了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张家“礼让齐家”的美德,高宗降旨让其兄弟十人分食十道。于是,除张公艺守祖茔(留守桥北张)外,其他兄弟九人分赴各道定居,时在乾封年间(666-667年)。从此,这个大家族析居全国各 地。迁出的人都不肯忘记祖上恩泽以及兄弟张公艺持家七十多年带来的兴盛与荣耀,难舍难分之情无以言表。为日后相聚有凭,张公艺砸一铁锅为十块,兄弟十人各执其一,盼以后再团聚时拼接。
第一章 华夏之父 玫瑰皇皇映阪泉,涿鹿山下筑城垣; 釜山合符中华现,开创文明五千年。 ——《黄帝》 1 新月如灯,苍山如黛。 遥远的五千年前,一个花香弥漫的夜晚,阪泉大地空旷寂寥。 以往的月明之夜,有熊部落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温泉旁边,洗过温泉澡,沐浴新月光,围着篝火,尽情跳舞,放声歌唱,庆贺清亮的新月给大地带来光明,给人们带来激情,让无边的黑暗不再降临,使可怕的猛兽无处藏身。 今晚很异常。人们早早就进入草房,躺在草褥上,盖上野兽皮,进入沉沉梦乡。一位虎背熊腰的青年男子从草房里钻出来,手里握着一根木棒,木棒顶头扎着尖锐如刀的石片。他站在月光下,黑发披肩,铜环挂耳,上身穿着熊皮坎肩,下身围着熊皮短裳。他侧着脸,仰望新月斜挂的天空,健壮的身躯肌肉结实,微泛着古铜色的亮光;稍稍前凸的额头光洁微黄,高高眉棱下的眼睛黑眸闪亮,扁扁鼻子下的嘴唇线条分明。这个年轻帅气的高大汉子,就是有熊部落的首领公孙轩辕。 月华如练,夜色沉静。公孙轩辕凝眸深思,耳边激荡着前几天阪泉原野上凶蛮的厮杀声,狂野的呐喊声,凄厉的哀叫声。他率领熊、罴、貔、貅、虎等多个部落联军,跟神农部落联军已经大战过两场了。双方都打得头破血流,各有死伤,难分胜负。明天早上,双方约定要在阪泉之野进行最后决战,胜者为王。所以他命令手下部落联盟的男女老少早早安眠,养精蓄锐,以利决战。 “阿山呀,你不能死呀!呜呜呜……”一阵凄惨的哭声有如惊雷炸响,划破寂静,在高远的夜空久久回荡。轩辕氏吃了一惊,急忙朝传出哭声的草房跑去。部落的草房都是半地穴式,散落在稍高的坡地上。草房之间的距离仅有五六步之远。周围草房里的人们都被惊醒过来,婴儿哭,小孩闹,大人们纷纷钻出草房,聚集在阿山家门口。草房内的哭声变成低声抽泣,轩辕氏钻出来说:“阿山的血流光了,升天了。受伤的人还不少,不能再打仗了。”那个叫阿鼠的年轻人眯着老鼠眼,问道:“不再打仗,那要逃去哪里呀?”轩辕氏严肃地说:“我没说要逃走。我考虑过了,今晚突袭,把神农部落的武器偷走,明天的仗就不用再打了。”大家高兴地说:“好,我们听你的。”轩辕氏叫大家披上各种兽皮,个个装扮得如同猛兽一般,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出发了。月光朦胧,大地苍茫,神农部落的人们还在做梦,所有草房外的石头、木棒、弓箭,全都被轩辕氏的部下悄悄搬走了。 “你们没武器了,起来投降吧!”神农部落的人们被呐喊声惊醒过来,看到眼前可怕的猛兽,都慌成一团;没有武器,赤手空拳,又怎能与大棒在手,气焰万丈的猛兽搏斗呢?神农部落首领烈山氏见大势已去,只好大喊:“不要再打了,我们投降!”轩辕氏把熊头套一掀,大手一挥,喊道:“只要投降,都是自家好兄弟。” 恶战化为乌有,阪泉三战戏剧性结束。胜者为王, 轩辕氏取代炎帝烈山氏,被推举为黄帝,成为炎黄联盟领袖。两大部族开始融合为华夏族。 阪泉的原野,鲜花开放,玫瑰皇皇,恰似华夏儿女嫣然初绽的笑靥,格外美丽迷人。黄帝对正在烧制彩陶的女人们说:“把玫瑰画上陶罐吧!我们是爱美的民族,我们是深情的民族。”哦,华夏的华,指的就是玫瑰花呀! 挥汗如雨的炎夏来临了,黄帝却在谋划一场新的征战。原本属于炎帝部下的九黎部落,不但不肯加入华夏联盟,还把神农部落最好的地盘给霸占了,那里富有铜矿和盐池。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利用铜矿,铸造青铜兵器和头盔,更是如虎添翼,气势如虹。 炎帝担心地说:“蚩尤特有蛮力,如今又有青铜兵器,我们怎么收拾得了他呢?”黄帝说:“你知道别人为什么叫我轩辕氏吗?我会造车,除了战车,还有辨认方向的指南车。我的布阵法,能使全体士兵作战步调一致,不再是乌合之众。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呀。再说,我们也可以铸造铜盔铜甲,与他们相抗衡。”炎帝说:“九黎部落生活在大河下游,你去远征,地形不熟悉,气候不适应,要降服他,谈何容易!”黄帝点头说:“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眼珠一转,计上心头,笑嘻嘻地说:“我们可以诱敌前来呀。把那些不利条件统统送给蚩尤。”炎帝恍然大悟,说:“对,我们可以先假装打不过蚩尤,一路败退;蚩尤自恃武艺高强,一定会紧追不舍。我们退到有利地方时,再转头和蚩尤决战!”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黄帝在远征之前迎娶了西陵部落聪明美丽的西陵氏,把管理部落的权力交给她,解除了后顾之忧。部队尚未出发,他带着西陵氏,到阪泉附近视察地形,寻找最有利的地势,作为决战之地。两人来到涿鹿山下,看到一马平川的广阔原野,到处长满野生的豌豆。一条清清的河流仿佛玉带缠绕,又如蟒蛇逶迤,沿着山边密密的桑林,蜿蜒而去。西陵氏说:“有山有水,豆藤桑林丰茂,真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待到你降服蚩尤之后,就让部落迁到这里定居。我能教民养蚕,让大家不用再穿树叶。” 走进山地,又见山势险峻,峡谷幽深。黄帝说:“如果把蚩尤引进山里,他就无处脱逃了。”西陵氏点头说:“是啊,他只能钻进深谷里去了。” 过了几天,黄帝便带着熊罴貔貅虎等部落的年轻人启程,远征蚩尤去了。天气太热,他们不能装扮成猛兽了,只围着树叶短裙,赤膊上阵了。 果然,远征队伍来到靠近湖海的地方,因为气候阴湿潮热,士兵病倒了不少。蚩尤又能观测天文物候,选择大雾迷漫的早晨出击,在浓雾中掩杀过来。幸亏黄帝有指南车指明方向,远征队伍才能拨开云雾,顺利向北撤退。蚩尤果然得意忘形,轻敌冒进,紧追不舍。 黄帝率领部下逃进涿鹿山内,埋伏在峡谷两旁,又让应龙带人去堵截山涧流水。蚩尤率领部下追赶到涿鹿山内,只见荆莽漫山,惟有一条峡谷可以行走。正是枯水季节,峡谷中央细流涓涓,两旁树木遮天蔽日。九黎人对干热的北方气候很不适应,蚩尤便下令顺着峡谷追赶敌人。蚩尤的追兵赶到峡谷深处,热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纷纷放下武器,蹲下掬水解渴。黄帝看到机会已到,命令部下扒开截坝,放水淹敌。涧水冲向峡谷,如翻银滚雪一般,奔涌而下。蚩尤及其部下猝不及防,被涧水冲走不少。有些人从水流中挣扎出来,也被候在一旁的华夏人活捉。 蚩尤人高马大,铜头铁臂。从水中挣扎出来,竟然无人能够靠近他。好在黄帝早有安排,命人在峡谷出口处安了一张巨网,终于网住蚩尤。这张巨网是用坚韧的粗麻拧成,任由蚩尤怎样困兽犹斗,咆哮撕咬,都无法挣脱。 黄帝很想劝降蚩尤,先是用陶罐装了鹿肉和菜汤给他吃,被蚩尤踢碎;又用好言好语劝说:“只要你投降,所有部落都联合起来,我们就能一统天下啦。我们共同治理天下,不是很好吗?”可是蚩尤的头脑就像青铜浇铸一样,顽固不化,软硬不吃,拒人于千里之外;始终不肯合作,坚决拒绝投降,竟然活活气死。 蚩尤死后,苗蛮部族对黄帝不服,经常造反闹事,许多部落都迁移到南方长江流域去了。黄帝感觉蚩尤这尊战神的影响力不可低估,让人在兽皮上画了很多蚩尤画像,到处张挂,到处宣扬:蚩尤没有死,他已经归降炎黄联盟了,正在为炎黄联盟征伐那些不肯降服的小部落呢。黄帝的宣传策略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崇拜蚩尤的部落纷纷归降炎黄联盟。 华夏、东夷、苗蛮多个部落集团进一步融合成华夏族,涿鹿之战拉开了国家一统的序幕。 涿鹿山下的新定居点已经建成,黄帝要求所有地穴式草房要成排修建,房前都要留出道路,以便车子行走。望着眼前颇具规模的定居点,黄帝看到一个人起得比他还早,正在自家草房门前围土墙。“嘭,嘭,嘭……”在寂静的黎明时刻,木棒夯土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黄帝心里想:“他这样做,门前的道路不就变窄吗?”急忙跑过去,问道:“小草,你把门口围起来做什么?”小草说:“我儿子喜欢到处乱跑。我围个地方让他玩,他就不会跑到河边去。前几天,阿山嫂的儿子掉到河里淹死了。”“啊?阿山死了,现在他儿子又死了,阿山嫂真可怜!”黄帝失神地想着,忘了阻止小草筑围墙。小草说:“如果给定居点筑上围墙,孩子不会跑出去,夜里野兽进不来,那就安全多了。”黄帝说:“你家围墙不必筑了,我们应该筑定居点的大围墙。如果有敌人要来攻打我们,我们把墙门一关,他们就只能在外面望墙兴叹。”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大地一片光明。黄帝感觉浑身暖融融的。他脱下熊皮坎肩,回家吃饭。那时候由于粮食稀罕,人们一天只吃两餐。西陵氏看到黄帝一边吃着菜饼子,一边低头沉思,便说:“想什么?要吃饱呀!这么早就吃饭,过午会肚子饿的。”黄帝说:“我在想,给定居点筑围墙,该到哪里去取土。”西陵氏说:“要围那么长的墙,那需要多少黄土呀?把豆子地里的泥土挖光了,只怕大家都会饿死。”黄帝皱着眉头说:“我就是怕把地都挖成水塘,豆子没地方生长,才为此发愁呀。”话刚说完,忽然拍拍脑袋,高兴地说:“就地取土,夯成围墙,围墙外挖出的深沟,不是多了一道防御工程,使围墙里的人们更安全,更不会受到侵害吗?”西陵氏说:“对呀,如果下了雨,沟里积满水,猛兽,敌人,就更难进来了。”黄帝说:“对,你想得更周到。挖出来的壕沟应该跟河流相通。平时有水,下雨天多余的水可以排到河里去,就不会灌进草房里了。” 黄帝推开陶碗,取下挂在木架上的牛角,出去吹响号角,集合部落里所有的青壮年。 过了一年,华夏部族的人们在黄帝的领导下,用简陋的石锄木锸,运用夹板夯土技术,建起了华夏大地上的第一座城池——涿鹿城。这种有城墙,有护城河的城池,在往后五千年漫长的岁月中,成了中国城市的建筑模式,也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象征,一直到中华民国以后,才停止这种城池的建设。 4 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在短期休整之后继续南征北战,不断征服边远地区的小部落。没过多久,东至大海,西至崆峒,南至江湘,北至荤粥,广大的中华大地全部成为他所控制的势力范围。 黄帝回到涿鹿以后,与西陵氏商量说:“我们要让天下一统,长治久安,就必须召集所有部落首领,举行会盟,让大家推举共主,统一图腾,确定国都。否则,没有头雁,群雁就无法高飞;没有共主,天下又会四分五裂,各自为政,陷入混乱。”西陵氏说:“我会帮你把西蜀的首领都召集到涿鹿来。其他部落,就要看你的啦。天下共主大家会推举你;统一图腾,用有熊氏的熊图腾就可以了;至于国都,当然要定在涿鹿城。城高池深,天下第一,没人会有异议的。”黄帝说:“炎帝已老,蚩尤已死,最大的首领只剩下我一个了。但是,炎帝的影响力还在,蚩尤的影响力也还在,我怎么做天下共主呢?”西陵氏说:“蚩尤已死,影响力会渐渐消失;炎黄并称,可以促进族群融合;可是天无二日,天下共主只能一人担当,非你莫属。”黄帝觉得有理,欣然接受这个意见,又说:“定都涿鹿,我也同意。但是用熊作为统一图腾,只怕有许多首领难以接受。我想用这个做唯一图腾,大家一定心悦诚服。”说着,把一张兽皮打开。西陵氏看到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吃了一惊:“这是什么野兽?我可从没见过。”黄帝笑着说:“你看,兽头,蛇身,鹿角,鹰爪,鳄鳞,虾须、鱼尾,综合了许多部落图腾的特点,谁都没见过。用它做唯一的图腾最好。你说,该称它做什么?”西陵氏说:“我们西陵称下雨时节经常看到的闪光游蛇为龙,因为它会腾云驾雾,发出隆隆巨响。你创造出来的这个怪兽和它倒有几分相像,就称它为龙吧。奇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黄帝从脖子上解下一个玉佩,指給西陵氏看,说:“我是受到它的启发,想象出来的。它有猪的头,蛇的尾。它可以称作玉猪龙。我想,图腾形象如果既能走路、潜水,又会腾飞、降雨,岂不是更加吉祥?”西陵氏赞叹不已。 涿鹿附近有一座小山,形状就像一口倒扣地上的陶锅,叫做历山,也称作釜山。站在山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四路古道,能够望见八方来人。黄帝决定在那里会见各地部落首领,举行会盟仪式。 八方首领齐聚涿鹿那天,黄帝穿上西陵氏为他特制的黄色龙袍,戴上珠冕,站在釜山合符台上,接受诸位首领的朝拜,并且亲执牛耳,命人杀了大牛,让牛血流到酒缸里,每位首领都要喝血酒,一致尊崇黄帝为天下共主,称作天子。这就是歃血为盟,宣誓效忠天子。 黄帝把劈成两半的石头作为符契,交一半给部落首领,自己掌握另一半。以后天子发布命令,以合符为准。又宣布废除各个部落的图腾,把集万物于一身的龙作为华夏唯一的图腾。由于黄帝把有熊部落的熊图腾也都废除了,首领们对虚拟的龙作为统一图腾心悦诚服,一致赞成。龙图腾自此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 黄帝又宣布定都涿鹿,规定各个部落以后修筑城池,可以仿照涿鹿城的样式,但规模要小于都城。 釜山合符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南下北上,西去东来,更进一步大融合,奠定了中华一统的基础。 [上榜理由]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姬水,后以姬为姓。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五千年前,中华大地部落星罗棋布,兼并争霸,纷争不已。有熊部落首领黄帝崛起于河北,阪泉三战,击败炎帝,促成炎黄两部族融合;涿鹿之战,消灭蚩尤,促成南北部族融合,结束天下纷争局面。釜山会盟,定都涿鹿;与盟友合符契,规定龙为图腾;盟友一致尊崇黄帝为共主,始称黄帝为天子。中华文明曙光初露。史家云,中华首战在阪泉,千古文明开涿鹿。华夏民族从蛮荒岁月迈进文明时代,中华一统思想基础由此形成。中国人至今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黄帝开创华夏之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新封神榜》尊称黄帝为创造之神。
拂晓时分,黑夜与白昼交接的时刻,就像冰一样寒冷。残月还挂在西天,东方之神已牵来第一缕曙光。大地静悄悄,黄帝坐在高高的祭台上吹埙。那酷似鸡蛋形陶罐的乐器,只有六个孔,他竟能够吹奏出五音十二律。只是那乐音凄凉低沉,哀怨悠长,仿佛在诉说无限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