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至上——当代书法的审美误区
古人怎么欣赏书法作品呢?大概宋代以前没有大纸,传世的书法作品都是小幅,当时的文人赏读这些小幅书法的特点是“口诵其文,手楷其书,想见其人风采。”通过优美的文词,动人的翰墨风华,去体味作者的才思胸怀、气质禀赋和人格魅力。这种文词、笔墨、人格揉合在一起的审美方式,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理念的表现。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不单单是对技巧形式的解读,文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气质、人格都将对书法美具有参与、影响作用。
而今天人们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在广州举行,收到投稿5万余件,终评投票时挂在一个类似体育馆的大厅中,密密麻麻如书法的海洋,最后展出作品一千件,这一千件的展览怎么看?每件作品看20秒,每分钟3件,计算下来看一千件作品需要近6个小时,而且是马不停蹄!这是真正的走马观花。当你身心疲惫地从展厅中走出来,如果有人问你哪件作品最好,你脑海里可能会浮现一件或几件留下较深印象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写的是什么内容,甚至作者是谁都浑然不知,只对作品的形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从文——书写内容和人——创作主体中剥离了出来,唯形式至上,体现了当代书法艺术美的独立性和纯粹性,面对展厅中悬挂的鸿篇巨制的作品,如走进了书法的原始森林,谁还能细读文词的美妙?谁还能细究文字的正误?谁还能研读笔势往复中的细节之美?大家所感受的只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意在求“象”与聚焦于“形”
书法创作的三十年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从起步到逐渐成熟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从这个大背景中,我们就能够发现书法探索发展之路的波动起伏及必然趋势。全国第一届书展作品缺乏形式上的表现,只重视传统样式表现出的文化传承性;后来的几届全国书展及中青年书展中表现出的创作理念则逐渐同步于市场经济初起时的混乱时期,夸张了作品的笔墨表现及形式设计,而淡化或忽视其内在的隽永意味和细心解读的细节美。人们把作品形式的工艺性制作带进了书法创作中,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工艺制作效果已参与到对书法作品的审美中。
换个角度审视,我们也可以说古代的书法艺术是不纯粹的、不独立的,古代的书法艺术都荷载着文和人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的书法艺术从属于文和人。书法是文与人的从属,是载“道”的工具,而非创作。古人的书法创作是“无意于嘉乃嘉”,反对刻意做作,而今天的书法则是刻意于形式经营,努力追求创作效果,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形式之美。古人于书法讲求经典的积淀与技巧的锤炼,王铎作书“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方法贯彻终生便是古代书家的典型例证,他“凝神静虑、物我两忘”,“浩然听腕之所使”,是一种“非创作”的自然挥运。而今天展厅中的书法创作重设计性,从选择内容、书体、形式到用纸、用墨乃至完成后印章钤盖的位置,都要精心设计。古人作书意在求“象”,这个“象”是一种心像,是通过笔墨表现人格与文化联想,而今天的书法创作则聚焦于“形”,重在对作品形式美的感受。
用眼欣赏与用心品读
在全国第二届书展、第三届书展中作者们开始对传承样式说“不”,开始具有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作品多为鸿篇巨制的大幅,夸张表现笔墨效果和醒目章法,过去文人书法中字法的准确与笔法的精到在青年作者的作品中显得无关紧要,书法创作开始告别在书斋中的雅玩,而适应在高大展厅中的表现与众多作品对比之中自我彰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艺术创作思想的开放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创作中个性化、形式化的倾向越来表现越明显。书法创作在创新、淘汰、再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前进。
在全国第四届书展中,观众对空洞无物的作品开始厌恶。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对于书法来说,通过用笔表现出的笔势之美就是细节,细节处表现书法所特有的内在韵致,表现书法区别于绘画的独特的、个性的美,这细节要用心去“读”,而不是今天展厅中对书法作品只是用“眼”去看,来不及用心去“读”,这读是通过笔墨去读其文化内蕴乃至人格魅力,而“看”是对艺术形式的感受与把握,是纯粹意义的书法之美。古人循着文句、循着笔势、循着时序对书法进行解读,感受作品中舞蹈般的美,这舞蹈既有空间造型之美,又有沿时序进程中的美,今天在展厅中,在众多作品的对比映衬之中去“看”作品,主要是把握其建筑般的空间造型之美,抽出了、淡化了、模糊了其沿笔势展开的时序之美。
上个世纪末展览中出现“明清现象”,我们以王铎为例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明清现象”。王铎书法有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一种精神表现,其意味隽永,有着耐人寻味的境界与美感,通过笔墨表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这是其书法中内蕴的精神。而其笔墨表现及章法经营,则明显能与当代重表现、重个性的创作理念相接轨。“明清现象”的出现是艺术发展自律的结果,表现出当代书法经过几十年探索发展之后渐趋成熟,作者们开始梳理与反思,逐渐意识到在对艺术形式探索出新的过程中书法所荷载的传统文化的失落。王铎书法兼具文化内涵、形式表现力和精神气质三方面,这正是当代书法探索发展几十年后人们认识到的书法创作的理想境界。
对当代书法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理念、一种模式来解读,古代书法具有多元与包容性,各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在融合与对峙中发展前进,凡侧重于创造和探索的时代过后,一个侧重于整合的时代就必然接踵而至。反之,当一个常规创造的时代达到了自己审美范型的顶峰之后,创造的内应力就重新开始积聚并期待新一轮的喷发。新的审美范型的探索和创造,只是为下一轮的整合铺平道路。创造和整合的轮番出现,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源远流长的艺术史。
用这个思维方式来评价当下书法的发展,我想应该认为是处在一个“探索出新”时期,也是建立新秩序的前奏期,我们理应期待书坛的更加繁荣与辉煌。
(作者李刚田,《中国书法》主编)
影响学生写字水平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然而审视学生写字的现状,由于教师没有把写字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写字成了默写生字,应付考试。教师没有或很少指导学生怎样写好字,减负后有些学校干脆减掉了“写字课”,导致小学生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写字水平差,点、画、笔顺不规范,字写得东倒西歪,歪歪扭扭难以辨认。究其原因我认为影响学生写字水平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为识字而识字,割裂了识字和写字的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识字写字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定识字与写字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多认少写”,实行“识写分开”,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更好地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丰富情感,开阔眼界。“识写分开”是“多认少写”,是根据汉字的难易程度科学安排写字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提高写字实效,避免因“识”“写”相互掣肘而出现既识不快又写不好的结果。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识写分开,为识字而识字,想出了多种自认为较为得意的方法:诸如猜谜语、分解识字等。有的教师教“一”时,会用“人有它大,天没它大”的谜面让学生猜“一”字,出发点是好的,在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这无可厚非,然而正是这样的无意却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暗示或定势,会认为“大”字是先写“人”后写“一”横;再如“左看不出头,右看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猜“林”字,木字怎么变“不”出来个头了。这样的激趣可能对学生识字会有些帮助,但却违背了汉字笔顺规则,势必会给以后的写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领导重视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写字好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对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尽管已开始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类学校特别是小学也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但目前小学的写字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在于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学校领导为了片面的追求成绩、升学率,减掉了“写字课”;再者就是对教师必要的基本功(写字)重视不够,不管教师写字好坏,只要能教出成绩就行,把写字的重任落到了语文教师身上。实际上,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领导应着力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字氛围,全体教师也应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作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板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三、认识不到位,写字指导不力
一提到写字,很多教师把它和书法混为一谈。认为书法是书法家们的事,而自己重视的是学生的写字结果,也就是写字的正确与否(不增减笔画),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写字过程中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是否美观。再者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教师,而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写字训练,把写字当作是很神圣高不可攀的事,缺乏写字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写字时间安排不合理,想什么时候写就让学生去写;写字数量不确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机械地写课后生字。正因如此学生也把写字当作任务完成了事,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认真地领略汉字之美,而且还会生出厌烦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三、认识不到位,写字指导不力
一提到写字,很多教师把它和书法混为一谈。认为书法是书法家们的事,而自己重视的是学生的写字结果,也就是写字的正确与否(不增减笔画),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写字过程中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是否美观。再者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教师,而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写字训练,把写字当作是很神圣高不可攀的事,缺乏写字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写字时间安排不合理,想什么时候写就让学生去写;写字数量不确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机械地写课后生字。正因如此学生也把写字当作任务完成了事,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认真地领略汉字之美,而且还会生出厌烦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四、电脑普及,人们书写观念的变化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书写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字写得好有什么用,反正以后都是电脑打字。”这是现今中小学生的口头禅。但这些现象,造成人对手写暂时失忆,出现了“电脑失写症”;对一些常用汉字失写;写出来的文字潦草难辨;用错别字或网络符号代替一般文字等。
五、写字评价滞后
目前,写字水平的评定还没有计入学生成绩中去,而且也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某些学校个别教师把大量、重复的抄字作为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一个手段来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兴趣,使学生望字生畏,这也是学生不愿意写字和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
五、写字评价滞后
目前,写字水平的评定还没有计入学生成绩中去,而且也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某些学校个别教师把大量、重复的抄字作为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一个手段来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兴趣,使学生望字生畏,这也是学生不愿意写字和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学生字写得好与坏绝不是个小问题,作为领导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正确理解领会新课标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情操的工具,把练字的过程,当作育人的过程,使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