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干部网河南频道(即中国河南干部网)周口市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是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国领导干部网是全民所有制国企“北京环球音影艺术服务公司”主办的政务资讯领域类网络传媒。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是在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隶属管理下成立的艺术机构,秉乘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其先后在全国各地成功运营了100多家艺术分支机构。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精神。现经文化部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等机构一致研究决定,同意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腹地周口市郸城县,特授权委任陈涛同志全权负责组建【中国乡协盘古文化研究院郸城分院】这一文化分支机构。并携手省内外广大艺术爱好者、书画艺术家、艺术经理人、文化工作者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拓展中国盘古文化艺术精髓,宣传推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项,打造盘古文化产业优势公益服务平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快速提升和健康有序繁荣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新活力,谱写新篇章。
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飘香颂和谐,坚信【中国乡协盘古文化研究院郸城分院】这一文艺分支机构在陈涛院长、罗先成副院长、梁思清高级顾问等负责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双百方向、二为方针”,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强区,全面提升中原地区文化软实力,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助推盘古文化、中原文化国粹和公益慈善事业为己任,以传承祖国乡土文化艺术为宗旨,为早日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附录:【郸城县历史沿革、地理文化、资源环境概况】: 郸城县是周口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其地貌为豫东平原。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唐朝时期废郸县,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属鹿邑县,1952年建立郸城县。
截至2013年底,郸城县户籍人口1403085人,常住人口95.26万;辖8镇、11乡、3个街道和1个产业集聚区,523个村级组织(488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2010年,郸城县生产总值完成137.32亿元,比2009年增长12.3%。郸城境内有著名的王子升仙亭、公主陵等遗址,郸城县是“中国书法之乡”之一。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郸城县西周时属厉、陈,战国后期属楚。秦属陈郡苦县和项县。
西汉时,境内设置宁平县(治所即今宁平)和宜禄县(治所即今宜路)。
两晋至南北朝,苦县先后改名父阳县、谷阳县,原地域仍属之。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
唐朝时期废郸县,其地北部归鹿邑县、真源县,南部归宛丘县、项城县。
五代至宋元,上述县名有所更改,但辖地基本沿袭未变。
明、清两代,地域大部分属归德府(今商丘)鹿邑县,少部属陈州府(明朝为开封府)淮宁县、沈丘县。
民国三年(1914年)鹿邑县在郸城集设县佐 ,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民国三十年(1941年),地域分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鹿邑县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淮阳县、沈丘县。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县境为共产党领导的鹿淮太县、鹿亳太县和沈鹿淮县等边区民主政权的活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析鹿邑、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区
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郸城县隶属商丘专区。
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
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复归其领辖。
2000年,撤销周口专区,设立地级周口市,郸城县属周口市至今。
2006年1月18日,《周口市政府关于对郸城县撤销城关镇设立办事处请示的批复》(周政文[2006]12号)同意撤销城关镇,设置洺北、洺南、新城3个办事处。(将城郊乡新村、孔桥、前罗堂、丁寨、响盘庄、丁老家、杨庄、王老家、郑小楼9个行政村划入城区)【2005年11月《周口日报》报道,城关镇将被撤销,设立洺北办事处、洺南办事处和新城办事处(因为城关镇人口已达132636人,面积超过20平方千米,有21个居委会,各项管理工作均不方便,所以该县拟对城关行政区划作出调整)】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郸城县位于东经115°10′~115°46′,北纬33°38′~33°65′之间。地处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西临淮阳,北接鹿邑,南靠沈丘县,东部和东南部与安徽省的亳州市、太和县为邻,隶属于周口市,县域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
【地形】:郸城县境属豫东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 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100%。
【气候】:郸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6度。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258.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无霜期为223天,80%的保证率为202天。
【自然资源,水资源】:郸城县有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 (清水河)5条河流流经境内,地下水位较高,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开挖的沟渠,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郸城以打井配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3年,郸城县水资源总量为3.6亿立方米,拥有大型深眼机井23340眼,平均60亩地一眼井,机、电、井配套24930套,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10天可浇一遍。
【生物资源】:郸城县境内既有亚热带生物,又有北寒带生物。2013年,郸城县仅粮、棉、油、烟等主要农作物,就有29属、240多个品种。
红薯:郸城县红薯种植历史修久,栽植普遍,高产稳产,原为食用佳品,现为经济作物。曾远销东北各省和新疆等地。
烟草: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亩产烤烟150公斤。
水生植物:吴台莲藕,以节长、粗壮、脆嫩、味甜著称,清代《鹿邑县志》早有记载,是当地土特产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内贩外运,不绝于市。
药用植物:郸城县野生和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很多,收获量较大的有荆芥、生地、薄荷、栝楼、大青根、王不留、地骨皮等,多达189种,年提供商品药材80万公斤,为省中药材生产基地。
【交通运输】:截至2008年4月底,郸城境内省、县、乡道公路总里程10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4公里。辖区内有三条省道(S210、S329、S207)交汇于郸城,通车里程138.6公里;县道6条,通车里程159.7公里;乡道18条,通车里程363.3公里;通油路村道58条,里程262公里。2007年底该县所有行政村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境内大桥1座131.6延米,中桥30座1712延米,小桥87座1779.5延米。县城东距京九铁路亳州站40公里,南距漯阜铁路沈丘站20公里,距三条高速(南洛、大广、永登)各20公里。
【郸城县经济综述】:2010年,郸城县生产总值完成137.32亿元,比2009年增长1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比2009年增长34.7%;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87亿元,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7亿元,比2009年增长2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亿元,比2009年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比2009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增长11.5%。全年用电量6.85亿度,其中工业用电量3.4亿度。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5亿元,较2010年初增加1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43亿元,较2010年初增加3.57亿元。1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23亿元,金丹公司10万吨高品质乳酸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超额完成2010年度投资计划。9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80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面完成。新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招商引资27.6亿元。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8亿元,建成创业园2个、园区道路10公里。
2013年,郸城县完成生产总值187.6亿元,增长10.5%,居周口市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5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108.1亿元,增长2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4.6%。
【第一产业】:郸城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烟叶等作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是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2013年,郸城县夏粮单产1001.3斤,连续6年超千斤,粮食总产量突破20亿斤,实现“十连增”,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有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17万亩,建成5个万亩方、22个千亩方、46个百亩方。“1115”高产示范田16万亩,建成4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5家、市级13家。累计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1000多家,流转土地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3%,初步形成以甘薯、中药材、蔬菜等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畜牧业以生猪、槐山羊、黄牛、肉鸡为主,是豫东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连续2年被评为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县 。
【第二产业】:2013年,郸城县形成了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涵盖热电、液糖、乳酸、制药、啤酒、搪瓷、冶金、板材、建材、红薯加工等工业门类,拥有自主出口权企业27家,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财鑫集团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百强工业企业;河南金丹乳酸公司是省百强工业企业,年产乳酸10万吨,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其中DL乳酸产量居世界首位;郸城天豫经贸公司年产红薯淀粉、红薯粉丝3万吨,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郸城县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年产值突破265亿元,占全郸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财鑫集团、金丹公司被评为全省百强企业,天豫薯业产品荣获全国“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郸城县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河南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河南全省最具产业竞争力、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产业集聚区。巨鑫生物院士科研工作站获河南省科技厅批复,郸城县已建有1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9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3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
【第三产业】:截至2009年上半年,郸城县注册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商户9.5万家,年营业收入3.2亿元,上缴地税占全部税收的50%以上,上缴国税占全部税收的30%以上。至2009年底,郸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4.3亿元,占郸城全县生产总值20.3%,比2008年增长18.9%,增速位居三次产业第一位,高于第一产业14.5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3.7个百分点,郸城县三产之比达到28.7:51:20.3。
截至2012年,郸城县有职业教育学校5所,普通高中7所,初中65所,小学546所,是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县。2013年郸城中招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周口市中招前10名郸城4人,前50名郸城22人,前100名郸城43人。600分以上郸城315人,占全市39.1%;570分以上郸城1366人,占全市28%。全县一本上线1422人,上线率13.32%,全市第一;二本上线3720人,上线率34.84%,全市第二;三本上线6338人,上线率59.4%,全市第二。郸城一高考生以683分居河南省理科第二名,全省理科前10名郸城2人,周口市理科前100名郸城占47人,周口市文科前10名郸城6人,前20名占10人。继2012年考取23名清华北大后,2013年全县共有26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郸城教育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专门批示,市政府对郸城县教育工作进行通令嘉奖。
【医疗事业】:2012年,郸城县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县人民医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第二人民医院高血压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被命名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积极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入户登记工作。
【文化事业】:2012年郸城完成19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豫剧《天职》获省黄河杯戏剧大赛剧本创作金奖。
【建设事业】:郸城原是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集镇。建县后,拓宽城区,整修街道,发展交通,加强基础建设。1999年,郸城全县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大部分村都上了通柏油路。市话交换容量达1.6万门,农话容量达2万门,移动通讯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县城主要街道都加宽取直,铺设了柏油路面。商业区网点密布,学校、医院、影剧院错落其间。70年代建设的窄轨小铁路许(昌)郸(城)线在这里设立终点站,干线公路有商(丘)临(泉)路、漯(河)双(沟)路在此交汇贯通。这个昔日的偏僻小集,现已演变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012年,郸城县城面积3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0万,城区金融、水电、通讯、商贸、物流、医疗、教育及产业配套齐全。2011年10月9日,郸城县电业局35千伏押岭变扩建工程 、10千伏及以下工程分别荣获2011年度省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质量流动红旗”。
【著名景点、历史文化】:春秋时,老子执炉炼丹于洺水之滨,丹成后著《道德经》,便有“丹成”称谓,今洺河北岸尚存老君庙、炼丹炉遗址。县城南5公里有段寨遗址,早期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龙山文化,出土大量陶器;城东10公里有宁平国古迹,公元26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封地故城即宁平,今宁平镇南有公主陵;县城西10公里有西汉廉吏汲黯墓冢,现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郸城是革命圣地,抗日将领彭雪枫、张爱萍、魏凤楼、李子木等都曾在郸城开展革命工作,现存有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整训纪念馆、红军碑、张又铭纪念亭。
【王子升仙亭】:战国时,纵横家鬼谷子,到洺河桥下避风,遇二老者弈棋炼丹,丹成后王子服丹升仙,由此郸城又名“仙城”,现洺河上有“王子桥”与“王子亭”。 |
|
【老牙人祖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毁。1997年当地群众自发筹款进行了复建。公园内绿化全覆盖,拥有庙宇数十座,古碑,古树,古坟等。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元宵节这里会举行具有百年传统的庙会,这里也是一个展现伏羲文化的舞台。 |
|
【中原民俗文化园】:位于县城东15公里,集农、工、商文化为一园,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民俗园始建于2004年秋,2006年春初步竣工,占地30余亩,内有科技园、阅报栏、图书室。整个园区共有公共娱乐场所、天工开物馆和集贤堂3大部分及12个景点组成。 |
|
【中国书法之乡】:郸城郸城人尤爱书法,历史上董其昌、王铎曾客居郸城,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近代有王祖同、朱炎昭、刘澄之等一批有影响的书法家。郸城现有国家级书画会员10人,省级会员59人,市、县书协会员2000多人,研习书法的群众有3万多人,喜爱书法的群众有近20万人。2008年6月21日,郸城县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编辑: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