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原本是一种饮料,一种用高粱、大麦、青稞、米、葡萄或其他粮食与水果通过发酵而成的一种饮料。当酒一旦与“文化”牵手,便有了身价,就堂而皇之地同“茶文化”一样登临大雅。
文化一词的涵义,是指人类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创造能力和获取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或者说是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也泛指一般知识。但“文化”和“知识”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酒文化”就不能说成是“酒知识”。
近年来,“文化”这两个字有点被捧杀的意思,人们争先恐后地打起“文化牌”来。比如,南京人因为明末歌妓李香君,便说秦淮河一带是“胭脂文化”的发祥地;山西人自从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后,便说要打造“大院文化”。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人竟把麻将桌上的调侃叫做“麻将文化”,把厕所里的乱涂乱画叫做“厕所文化”。“文化”一词的被滥用,怎不耐人深思?
但酒作为一种文化,则是不容质疑的。酒文化诞生的背景和渊源,成就了其文化含量的深邃与厚重。首先,酒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酒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早已延伸到了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酒文化风景。世界各国名酒种类繁多,酿造历史悠久,除少数因为宗教的缘因外,大都有饮酒的习俗。譬如一些西方国家的宴会,酒是第一位的,有时每吃一道菜就要换一种酒。而且在饭前要喝开胃酒,餐后要喝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之类的蒸馏酒。到了正餐就更讲究,如:上沙拉和“冷拼”时喝干白葡萄酒;上头道菜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喝的是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则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到了甜食,就上香槟。至于啤酒什么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喝。
西方人由于历史上农业生产相对紧张,远离粮食淀粉类的高度白酒,他们更亲近于酿造酒精含量偏低的果酒,如人头马、XO等。其次,酒文化是一种酒神精神的象征。所谓酒神精神是以道家哲学为源头的处世精神,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荣辱的无我状态。庄子主张通过“坐忘”,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这正是酒神精神追求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中国人饮酒重在意境,喜欢那种似醉非醉的、快乐与兴奋的状态。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是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是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快意。在文学艺术的王国里,酒神精神也无所不在,它对文学艺术家们及其从事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好比“李白一斗诗百篇”的那种洒脱与无羁。
第三,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有时还充满着浓郁的政治色彩,如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以酒作兵,在酒桌上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军将的兵权,看似一杯薄酒,却胜过千军万马,唱的是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政治大戏。还有《三国演义》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以及“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李白醉草退蛮书”等,也都是政治、军事角逐中的经典故事。
酒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传递的是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它形态万千,色彩纷呈;它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为世界之最。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就获“世界名酒”殊荣,紧接着在1916年的再次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界名酒”称号。中国是饮者的乐土,56个民族都有饮酒的习惯,正所谓“座上客常有,樽中酒不空。”
酒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早已凝聚成了雄浑的民族之酒魂。酒壮英雄胆,酒系挚友情。古往今来,每每壮士出征,忠良落魄,故人别离,都要以酒饯行。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咏叹,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情怀,无不道出了中国文人“有酒且长歌”的那种诗意呐喊!
中国是酒的王国,正是这个王国造就了中国文人的狂放气质。酒仙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众多诗篇,都凝聚着酒的魂魄,所以才有“会须一饮三百杯”、“醉坐雕鞍歌《落梅》”之类的仰天吟唱。翻开唐诗、宋词,与酒有关的绝句比比皆是,如: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孟浩然的“开筵面长圃,把酒话桑麻。”苏轼的“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中国文人受酒文化的熏陶,由来已久,当我们翻开四大名著,就不难发见到那些文学大师们,是如何让酒文化张扬到极致的。施耐庵的《水浒传》里的英雄豪杰们,有那一位是离得开酒?你看,武松十字坡打店、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都以酒壮英雄胆;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更是借酒发威;即便是晁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在智取生辰纲时,也是借酒设某,还有那位八十万禁军总教官的豹子头林冲被奸臣陷害,流落在沧州茫茫雪地,踽踽独行,可他花枪之上的酒葫芦,依然让我们感觉到了酒给予落难英雄的胆气与力量!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蜀汉政权更是以酒贯穿始终,从刘关张桃园结义,以酒为盟,到后主阿斗在敌方酒席上的“此间乐,不思蜀”,正是以酒来见证蜀汉王朝的兴衰成败。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不乏酒的章节,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就是以酒作为引题。书中说,“(鸳鸯)吃了一杯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另外,第28回的“女儿”酒令、第63回的“花名签酒令”等也都作了精采细致的描写。写得最动人的还是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刻画了醉卧的湘云那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使之成为《红楼梦》最美妙的场景之一。曹雪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他还嗜酒成性,他的豪放性格也是在酒中炼成的,这在其好友敦诚的《佩刀质酒歌》中即可见一斑:“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又闻阮遥集,直卸金貂作鲸吸。”
即便是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也不能没有酒。书中描述了孙猴子自从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原本感觉良好,可当得知未被邀请出席天庭最高档次的蟠桃盛会,极为恼火。于是设计赚哄赤脚大仙,取而代之,先自喝光了仙酒,吃尽了仙肴,接着又吞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还带走若干御酒,去了花果山与猴儿们享乐。玉帝气急之下,调天兵十万,布下天罗地网,将收伏的妖猴迫不及待地丢进了老君的八卦炉。可猴子并没有被三味真火烧死,反倒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最后还砸了凌霄殿,搅得周天寒彻……
吴承恩浪漫主义的思维也多来自于酒。他在著名的《杨柳青》中写道:“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酒是古代中国艺术家们获得艺术创作灵感的精神力量,不仅诗词歌赋需要酒的激发,就是在书法、绘画中也离不开酒的泽润。有这样一则故事,说郑板桥的字画很难轻易得到,于是求字画者便投其所好,用狗肉与美酒作诱饵。郑板桥也明白求书画者的苦心,加之美酒与狗肉的诱惑,每每在酒醉之后挥毫泼墨。为此他还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还有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看了怀素酒醉泼墨,神鬼皆惊的《自叙帖》,写诗赞道:“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还有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就有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可见,文人在醉酒时,其艺术潜质方得有淋漓尽致的发挥。诗与酒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酒文化,仅诗经当中就有不少涉及酒的作品,如:“叔于狩,巷无饮酒。”(见《郑风·叔于田》),“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见《豳风·七月》)。早在唐朝时期,还有把酒作为词牌的,如“酒泉子”。
从仪狄、杜康造酒至今两三千年以来,酒,醉到了多少中国文人,谁也说不清,倒是那许多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如孔子饮酒讲究三不乱:一谓“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只有饮酒可不作限量,以不醉为好。二谓形体不乱,举止如常,步履稳健,不倦不困。三谓气血不乱,脸不发烧,脉不躁急,心不慌乱。西汉学者扬雄嗜酒而家贫,不少人知道他有酒癖,凡遇到有奇字不能解释时,就载了酒作礼品,向他请教,用酒缴“学费”,传为古今趣谈。后宋朝诗人刘克庄感慨说:“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三国魏时的竹林七贤,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觥筹交错,酣歌纵酒,放旷不羁。其中尤以刘伶为最,他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爱酒、颂酒,读他的诗,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体验到民间划拳、行令的无穷魅力。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诗能增酒趣,酒能扬诗魂。但这些堪称酒圣的贤者,决不是酒囊饭袋之辈、或贪恋酒色之徒的庸碌之人可以比肩的。酒与诗、与文章、与文学,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魂魄。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酒文化绵延二三千年而不坠,文人实在是支中坚力量。作家老舍也曾说过“文章为命酒为魂”。喝酒最妙的境界是微醺状态,一种昏昏然、飘飘然、陶陶然的醉眼蒙眬,但心是清醒的。俞平伯在谈到品酒的心得时说,辨别酒味的范畴约有两个:一、酒力,二、酒性。前者是醉的量度,后者是醉的趣味。从第一义说,我希望你既有志于酒,切不可一杯便醉,更不可惨淡了它,尤其不可只凭瓶上的签条,不辨嘴里的感觉。从第二义说,我希望你即使只喜欢喝一种酒,但其它酒味亦总应当遍尝一下,方才评论它们的好歹,固定你的嗜好。这是知味之言,更是知酒之言。
酒,煅造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文人正直、傲岸、狂放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我们在谈论酒文化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美酒给予我们肉与灵的快感上面,而是要透过这种快感,在领悟酒的玄妙、感受酒的力量、洞悉酒的深邃、纵览酒的博大之后,去追寻酒与文化结晶后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酒文化源远流长,从黄酒到白酒的演变,从活血化瘀到杯酒释兵权的转变,直到今天成为名贵的奢侈品。月转星移,酒还是原来的酒,味道没变,却配上交易的色彩。令人深思,今天,人们喝的是酒还是千年的文化,为何如此醉人?
酒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改头换面,披花戴星,逐渐成为交易圈里的主食。谈生意,无酒不成席,没那个味不行,对国人来说酒是渗到骨子里去了,饭桌上说的色香味的味就是酒。外国人谈生意不是咖啡厅就是电影院,寻找舒适、浪漫的情调,国人谈生意非得上桌子喝酒,带着文化,一边说着,一边品着,才觉得够味道,能显出美酒英雄,胆气相依。
琼浆玉液的美称只有酒配得上。酒让英雄有了豪气,赌徒有了勇气,歌妓有了妩媚,书法家、诗人有了灵感与洒脱,酒,让整个历史变的雄浑而赋有魅力。